斷捨離—心靈大掃除

斷絕不需要的東西;捨去多餘的事物;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。清出更多的空間,讓心可以自在流動。

又到了歲末大掃除之際,每年大掃除不只是環境的清潔打掃,也是一場心靈的整頓整理。除了清掃表面可見的塵埃,我還有一項重要任務—清理堆積許久的舊資料、舊文件,把不需要的丟棄,仍有需要的重新分類保留。翻閱這些舊檔案也是對過往的回顧與自我審視,再度進入當時場景後彷彿走入時光隧道,果不其然,必定會有些曾經認為不可遺缺的重要資料,變成早該丟棄的廢紙。整理分類的當下,我的思緒觀點隨著時空更迭開始自動去蕪存菁,當時選擇保留下來的,如今是否依然具有意義? 重複這個判斷動作,類似把頭腦的記憶體暫存區資料庫重新來回掃瞄,在執行刪除鍵或移到硬碟永久保存區之前,除了大腦的判斷,另一位更高階的守門員是」,「心」得要過的去、放的下,才能做到真正的斷捨離

上個月,我對我的Gmail郵箱進行了一次大清理,這個使用了超過十年的郵箱,容量已經達到上限。整理完郵箱後,整個人頓時感覺豁然開朗,好似揹負的重擔一下子減輕許多。不禁思索,為什麼這些我從前認為至關重要的資料,如今竟然可以毫無懸念一鼓作氣的把他們全都刪掉? 這些資料對於我的意義代表著什麼? 我意識到,這是我生命中一個轉變的時刻,那些長期縈繞在心頭的事情,已經過渡到我可以放下它們的時候,它們曾經推動我成長,而它們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告一段落。我也感謝自己有勇氣把它們割捨,刪掉資料對我而言代表著意識層面的昇華,以及某部份的自我解脫,也宣告自己已經長出足夠的智慧及力量,開始從斷捨離中做出更貼近自我的抉擇。

回頭去看這些被我刪掉的資料及丟棄的文件,我發現對於越在意的事情,我們越會緊抓著不放,但往往我們卻將過多心力投入在過度的擔心與保護之中,而忽略了真正該珍惜與把握的事情。隨著年紀增長,我開始學會快速辨識出何者才是真正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,不會在有限的記憶體中儲存無謂的資訊。畢竟記憶體的容量是有限的,如果心中的水無法流動,要怎麼盛裝新的資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