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在確診Covid-19後發生一段很有意思的親身體驗。
「確診在家居隔的第8天,赫然發現自己沒有嗅覺,而且已經不只一天了。今天使用萊舒清潔劑拖地時,完全沒聞到松木精油香氣,心裡覺得奇怪,把整罐瓶子湊近鼻子聞也沒聞到任何味道,才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嗅覺。想起昨天晚上貓咪在我蓋的大被子上尿尿,因為實在不想在下雨天洗厚被子,但另一條毯子又不夠暖,所以湊近被子聞了聞確認完全沒臭味,還以為是小貓的尿不會臭,於是只更換被套便又繼續放心的蓋著這條被子睡覺,如果知道自己當時沒有嗅覺,絕對不敢再抱著這條被子,甚至還會對小貓大發雷霆呢!」經過這件事,我發現人的情緒很容易被感官收受的刺激影響牽動,若把感官刺激關掉,情緒反應即不隨之起舞。
在聞不到味道,少了嗅覺刺激的這段期間裡,我的心情出奇的平靜安穩,不容易受到干擾,思緒也變得比較專心清晰。我進而理解到,感官所接收到的刺激本身其實是中性、無害,卻是大腦在接受到刺激時,下意識地按照曾經體驗過的生命經歷去辨認它、定義它,而產生所謂的分別心,喜歡的、討厭的,可怕的、恐怖的、難過的….等等,這些標籤其實都是經過大腦定義後,再轉存到我們的潛意識中。
六祖慧能傳世千年的經典偈章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明白剖析,心的本質為如如不動寂然常照,因自身對外相外境產生認同與投射而被影響,以致產生煩惱垢心。身、心本是互為一體無法拆開運行,仰賴大腦反應及生理機制,生命種子得以在物質世界順利生根著地健康茁壯;而心則如同一盞明燈,幫助我們了悟洞悉物質世界實為幻境,引領我們超脫塵境束縛,顯露自性之光。追求實踐身心平衡互澤互潤的過程中,同時要學習用包容通達的態度面對身旁的刺激,卸下執著、罣礙,「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」意即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