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生」「死」相依—-善終

⽣前盡⼼竭⼒多積疊善的資糧,克除貪嗔癡的薰染,善念不離⾝,必得以善終。

備註1:無明

誤知或無知之義。

佛教⽤語 ,分為「⼀念無明」及「無始無明」;「⼀念無明」,阿賴耶識中因累世業⼒所含藏的煩惱種⼦,因外緣助益,突然會有⼀念煩惱產⽣,由於這⼀念⼼動,就導致眾⽣繼續因受⽣⽽輪迴⽣死。「無始無明」,是指雖已克服了五蘊引起的煩惱障,但眾生對法界實相仍⼀無所知,又稱所知障。要直至佛地的湼盤界,才能解脫此等上煩惱。

備註2:中陰

梵語antarā-bhava、藏文:bardo。又譯作中蘊、中有。

這個詞句的意思是「中間」,總合起來共有六種不同的中陰。狹義的中陰,指人過世後、未投胎之前的特別階段,稱為死亡中陰,在這個過渡的階段,會靠著自己往昔的行為業力慣性或外縁,在五趣六道中去找他的緣分轉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