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反應的練習

假如,我們把人與人互動往來的情緒交流想像成子彈從眼前飛過,但大腦暫時不做立即反應,彷佛子彈在空中停格了幾秒鐘,我們的情緒會是怎樣的反應? 這段關係的發展會不會有什麼變化?

「你是天空,其他一切事物只是天氣。」 — 佩瑪丘卓

最近翻閱舊筆記,看到一則當年記下來的笑話:人到了中年,就是一部西遊記。孫悟空的壓力,豬八戒的身材,沙和尚的髮型,唐僧的碎碎念,還有最重要的是…離西天越來越近了!

中年有明確的定義嗎?一般認為是45歲到65歲之間,但對每個人來說,感受卻大不相同。若以四季來比喻人生的話,我現在應該是在踏入初秋,除了調適自己的身心,還要應對盛夏的子女與已深冬的父母。角色的轉變帶來許多挑戰,情緒隨之起伏不定!

父親大約在10幾年前開始玩起股票當沖。一開始,家人都覺得不是壞事,可以動動腦,防失智。雖然不是很好的嗜好興趣,但小賭怡情,只要控制得當,無妨。

逐漸地,股票當沖成了他的全部世界。開盤時,他全神貫注於巿場的廝殺。盤後,又沈浸在股市名嘴的分析與研究,彷彿這才是他人生的重心。除了造成自己生活作息的混亂,也嚴重影響與他同住的母親的生活品質。

母親的抱怨不斷,我作為子女,也嘗試各種方法勸說父親,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失望,我的情緒也愈加起伏,甚至多次失控。我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,父親就是無法能接受?

有次讀到日本僧侶草薙龍𣊬的《不反應的練習》。他提到所有的「煩惱」開始時,內心一定有所反應,讓心裡忍不住產生變化。這就是製造出煩惱的「那一件事」。換句話說,「不要做無謂的反應」,就能解決大部分的「煩惱」!

最近有一個社會新聞。科技公司的董事長與技術長,在激烈的言語衝突之後,董事長將技術長刺殺身亡,自己也自殺但獲救。這場衝突的導火線,是技術長在離職前發表的一篇公開感言,文中對董事長的管理風格多有批評。董事長憤而刺殺拒絕撤文的技術長,造成這樣的悲劇!

我讀完技術長8千多字長文,身為曾是科技業的一員,對其中的情境深有共鳴,甚至感到似曾相識。他是一個技術能力很強,對自己期許很高,也對這個工作很投入的經理人。但是職場的成功與否,是諸多因緣和合。若無法共事,能否選擇雲淡風輕的離開,以避免憾事?相對的,站在董事長的角度,任何人看到這篇公開信,都難免會憤怒與反擊。但如果他能冷處理,「不做過度的反應」,也是可以避免這場悲劇!

我時常提醒自己:「不做無謂的反應」。雜阿含經也提到:「若身受,若心受,譬如士夫身被雙毒箭,極生苦痛。」 。當週遭的人事物帶來困擾,就像一支射向你的毒箭。但是,愚蠢的是,往往自己會射出第二支毒箭,產生更大的痛苦,最好的策略就是「身受,不生心受」。

對父親的沈迷股市與母親的抱怨,對孩子的脫序行為等等,我現在都會提醒自己,先保持距離。讓子彈飛一下,不做立即的反應!

這門功課,我已練習多時,卻仍常重蹈覆轍。但我不急,因為這本就是一場終生的修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