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生」「死」相依—-人生秋景

生也死之徙,死也生之始,孰知其紀。人生的晚秋猶如「松柏隆冬悴,然後知歲寒」,理清生活的步調,活出靱性的生命。

今年剛跨過一甲子的歲月,孩子們也逐一離巢去尋找他們的人生方向,而父母皆已逾耄耋之年,而週遭有些長者也因老伴先走而成鰥寡,頓時,感到日子變得有些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淒涼。一伙人,走在這人生路上,無論先來後到,仍在隊伍中的,這都將是一段不同心境的人生之旅。

回首往塵,從稍有兒少記憶的蒙童,一路隨著時代的變遷,長成、結婚、工作,也算是所謂幸運的戰後世代,上有辛勞持家的父母,生活週遭有打打鬧鬧的兄弟姐妹及許多不同時期的玩伴,日子在順遂中舖展開來,而隨著社會城市化的脈動及工作需求,也成為離鄉背井的遊子。

日前,聽到一位剛失去老伴的長輩稍帶愁容地說道:「現在白天獨自守著空盪盪的房子,没有一點聲響….」,不管他們過往日子的冷暖點滴,仍留在舞台的人,走在人生的晚秋,真是孤獨感爆表。

當理性去評析佛教的十二因緣觀或道家莊子所說的:「生也死之徙,死也生之始,孰知其紀」,容易冷靜甚至無情,但落到札札實實的實境秀,要好好地過度過餘生,真的不容易。

人生旅程有始必有終,在充滿新的挑戰的當下,無論是自己或是親友的,若能體認到每一天二十四小時是自己的,用心去呼吸那一口氣,找出自己的主旋律,有一天,若共演的伙伴離席了,那樂音可能會單薄了些,但努力完成了這場屬於自己的戲份之後,換下戲服,還有下一場的戲碼等著你呢。如歐陽建的臨終詩所描述的「松柏隆冬悴,然後知歲寒」,期許人們活出靱性的生命。

理性當如此,但活在有情的天地間,當遇到週遭的親友變故,至親必悵然若失,常言道:「人非草木,誰能無情」。此時,身邊的其他親友應從旁細心陪伴,適度幫助他練習新的生活曲調,再找回安適的人生的Tempo….

秋天應是金黃入廩的季節,更是謝天的日子,經過了上半年的辛勤,也感謝週遭的親朋好友的相伴。雖然,冷洌北風即將降臨,但相互取暖度冬,好迎接明年春天的花蕊再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