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家」在哪裡?—- 心的依歸,愛的所在

「家」是心靈安適的所在。每個人心裡最純粹的想望和歸屬,就是回家最直接的路。

「爸爸,要帶您回家了喔!」從醫院加護病房走出來,隨著弟弟聲聲殷切的呼喚,我的思緒猛然頓駐,徘徊在充滿問號的十字路口,不禁思索著『家』?…此刻爸爸最想回的家會是哪裡?」

我的父親,八十五高齡,上個月告別了他一生的「家」—-那個從他出生、成長、結婚……到離世的地方。

回想三年前炎夏的一個午后,父親坐在簷下的竹椅上,望著屋前別人家那棟即將完工的大宅,語重心長嘆道:「我有時候真想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…」,隨即就沉入那靜默的回憶裡。那時,他被幽暗的心結無端困擾著。

而三個月前,一樣炎熱的午後,他倚著床緣虛弱的坐著,仍然深深嘆了口氣說:「我多麼想能一直待在個地方直到生命結束……」,接著靜靜躺下閉上眼落進了沉思裡。此時,他被無情的病魔無助糾纏著。

我訝然發現,我一直以為能概括詮釋父親一生的這個「家」,他竟然只是以「地方」來代稱,而這地方曾經的點點滴滴卻深刻琢磨著他大半人生啊……

那麼,真正能被一個人定義出的「家」,到底應該是甚麼樣貌?基地一直在呀!景物也沒有大變動呀!出入來往的人也非陌生呀!同樣的歡聲笑語和熟悉的日常呀!……我思尋著,那沒有接上軌道的究竟是甚麼呢?

終於我發現,原來安適的「家」並不立基於一個外境的條件,而是依存於一顆安定的心緒。當一個人心滿意足時,走到哪兒都容易有「家的感覺」;倘若是心煩意亂時,就算回到最熟悉的地方,還是安放不住那顆想出逃的心。

……邊走著邊想著「我的家」……,邊想著「來處,歸處」……,邊走著…

忽然,耳邊傳來「該回家了喔!」的明確呼喊聲。原來是公園長椅上的婆媽們聲聲催促沙堆上那群玩得忘我的孩童們,該是回家的時候了。「再玩下去就天黑了,到時候會認不得回家的路」……母親的叮嚀就是這般不厭其煩。

這時,東一句「唉呦!再玩五分鐘就好了啦!」西一句「騙人,太陽還那麼大」……,孩子們回應著各種抱怨,個個意猶未盡屁股像是黏在砂礫上似的。忽地一位精神抖擻的阿嬤不慌不忙大聲嚷著:「我要趕快回家做我阿孫最愛吃的草莓蛋糕囉!」

接著是像下小雨般嘩啦嘩啦、斷斷續續聽不太清楚的回應聲,就好像是只要自己聽到就可以。「我也要回家去吃我阿嬤煮的螃蟹」、「我麻麻煮得雞腿最好吃」、「我要回家洗我姑姑送我的泡泡澡」、「我們家小白最愛我回家抱他喔」……,這些孩子們各個都能說出他們要回家的理由,而且是那麼地專屬、獨特和雀躍。

我循線繼續思考著「回家」的意義,突然也隨著明白了,原來每個人心裡當下那個最純粹的想望和歸屬,就是回家最直接的路。雖這條路上盡是些形色碎石,卻是用愛鋪陳,即使一路的不平整,卻成就多樣性的圓滿。歸依心裡所想,自然就找到回家的路了。

「我,要回家去,把我的心安放下來,好好休息一下。」等明天太陽公公出來,我們還要約一起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