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音希聲 

真正美好的事物往往樸素而深沈,只有用心才能領悟

這兩年步入人生的第三階段後,我喜歡到處走走看看。前陣子,報名了「都市和建築之美」的課程,希望在未來旅行時,能用更深入且多元的視角去觀察和感受周遭環境。

課程中,老師談到日本神社與寺廟建築時,首先介紹了伊勢神宮。伊勢神宮位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,供奉神道教中地位最高的天照大神。它的建築特色極為簡單樸素,採用裸木樑柱和茅草屋頂,這種風格稱為「神明造」(見圖 1),神明造深刻體現了日本美學三大概念—物哀 、幽玄與侘寂。

伊勢神宮每二十年進行一次重建,稱為「式年遷宮」,這一傳統已延續了1300多年。它不僅象徵著宗教信仰中「生滅輪迴及再生」的理念,也在工藝上實現了代代傳承。

圖 1   伊勢神宮内宮屋頂為切妻造

資料來源:建築士に独学合格(2018)。伊勢神宮内宮正殿(三重県)

日本的古代建築受中國唐代文化影響深遠,兩者在結構及理念上有許多相似之處。老師介紹各式屋頂時提到,廡殿頂(圖2)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等級,通常用於皇家建築或佛教大殿,例如北京故宮太和殿和山西佛光等現存唐代木結構。相較之下,歇山頂(圖 3)的設計更為繁複華麗,但不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,地位都不及廡殿頂或神明造的切妻頂。

圖2 & 圖3 資料來源:叁叁古建築(2016)。中國古建築—-屋頂

這個現象引起了我的好奇,於是向老師提問。有趣的是,他並未直接回答,而是建議我自己去探究一段出自老子《道德經》的話:「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」。他說,答案可能就在其中。

過去,我對《道德經》並不熟悉,僅僅聽過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,例如「道可道, 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」,「上善若水」,「禍福相倚」,「寵辱若驚」等。

我認真的去圖書館借了書來研究。「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」出自《道德經》第41章第二段:「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,夷道若纇。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質真若渝,大方無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」每個句子,都有正反兩面的字眼相對應。「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」書中的解釋大意是:深刻的聲音悠遠低潛,不一定是最響亮的,偉大的形象飄渺無形,也不一定具體可見。

我隱約理解句子所要表達「正言若反」的含意,又不能說自己能夠完全究竟。就像站在一幅大師的抽象畫前,感覺似懂非懂。

剛好最近在看一本書,《五感之外的世界》。這本書介紹動物奇特的感知系統,探索人類無法感知的自然界奧秘。書中提到,科學家研究發現長須鯨會發出頻率極為低沈的聲音,並且能夠傳遍整個海洋。

這個研究起始於美蘇冷戰期間,美國海軍為了監聽蘇聯潛艇,設置了一些水下監聽設備。這些設備接收到各式各樣的聲響,卻有一些神秘的聲音,難以理解,那是一種重複而低沈,大約維持在20Hz 的聲音。人類所能聽到的最低音頻大概就在20Hz左右,要是再低就是所謂的次音波,除非以極大的音量放播放,否則人類根聽不見。

冷戰結束後,科學家擴大深入研究,才搞清楚這些是來自於鯨魚的聲音。而透過聲音轉換成圖像,科學家更看到鯨魚在「唱歌」的跡象。位於百慕達的水下麥克風,居然能聽見遠在4千公里外愛爾蘭的鯨魚歌聲 。它們不為人類所察覺,卻彌漫大片海洋—這不正是自然界「大音希聲」的寫照嗎?

所有生物都是以自身的感官形塑周遭環境,因此自然界中存在許多你我無法感知了解的大千世界。而人類透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所轉化成的受、想、行、識,往往因人、時、地的不同而各有差異。如果過於執著於自己的認知,便容易迷惑起煩惱心!

回到老師給的功課,我對那句話的解釋是:真正美好的事物往往樸素而深沈,只有用心才能領悟。古人將人生智慧投射到建築之中,或許正是如此。

這是答案嗎?我不確定。或許,根本沒有標準答案?沒關係,可以再想想—不急!